
全球變暖,冰川融化
澳洲大火,非洲蝗災
新冠肺炎,病毒感染
2020年伊始,
大自然就給我們上了沉重的一課
本該是草長鶯飛,出門郊游的季節
如今卻只能呆在家中自我保護
這個春天
少了往日的喧囂和活力
這些也讓我們更加深刻地知道
我們與自然應該和諧相處
地球上每年約有
1200-1500萬公頃的森林被毀
相當于每分鐘
約有36個足球場從地球上消失
作為地球公民
保護環境義不容辭
植樹節的由來
中國的植樹節定于3月12日,3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日,孫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視林業建設。他任臨時大總統的中華民國南京政府成立不久,就在1912年5月設立了農林部,下設山林司,主管全國林業行政事務。1914年11月頒布了我國近代史上第一部《森林法》,1915年7月,政府又規定將每年“清明”定為植樹節。1979年2月,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根據國務院的提議,通過了將3月12日定為我國植樹節的決議。
大家都知道
環境污染、全球變暖正在威脅著我們
而植樹造林就是最好的自救方式之一
植樹節的益處
1. 保持水土。樹木有像樹冠那樣龐大的根系,能牢牢抓住土壤。而被抓住的土壤的水分,又被樹根不斷地吸收蓄存。據統計,一畝樹林比無林地區多蓄水20噸左右。
2. 抵擋風沙。植樹造林能防風固沙。要抵御風沙的襲擊,必須造防護林,以減弱風的力量。風一旦遇上防護林,速度要減弱70% ~80%。
3. 經濟建設。植樹造林能為人類提供許多有用的東西。不少水果、藥材都是林產品;茶葉、橡膠、新碳等都是樹木的貢獻。
4. 清除空氣污染。據統計,一畝樹林一年可以吸收灰塵2萬~6萬千克,每天能吸收67千克二氧化碳,釋放出48千克氧氣;一個月可以吸收有毒氣體二氧化硫4千克。

保護環境,
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參與的事。
十里春風,不及一抹綠意。
如今的保護環境,
從宅在家里的生活點滴做起。
待疫情結束
我們去兜風賞景
我帶上你
你帶上我
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
而現在的我們
根脈相連 攜手同心
堅定信心
定能共克時艱
迎來明媚的春天
